【公告】2025 台灣人口學會年會 碩士論文獎得獎名單

2025-03-31

【台灣人口學會碩士論文獎 - 公告】 


2025 年台灣人口學會的碩博士論文獎申請案,依據本會《碩博士論文獎申請作業要點》,每篇論文均送請兩位專業領域學者進行獨立審查與評分;在綜合各申請案的審查意見後,由本會學術委員會(年會籌備委員會)議決獲獎名單。


今年獲選碩士論文獎的 4 篇論文,名單如後(依姓氏筆劃排列):

🏆 吳永健《睡眠問題與情緒的複雜雙向關係: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的長期分析》,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蔡明璋)

🏆 徐詠翔《成為菁英的代價?就讀明星高中對於青少年憂鬱程度的異質性影響》,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馬國勳)

🏆 許力升《有偶率與我國生育率和死亡率之關聯》,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(指導教授:余清祥)

🏆 曹馨云《台灣高齡者的喪偶經驗和社會參與》,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陳人豪)


對四位獲獎者及其指導教授,將於 5 月 3 日舉行的 2025 年台灣人口學會年會暨「超低生育率與超高齡社會的挑戰」學術研討會中,進行公開頒獎。



以下為得獎理由說明:


申請人: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吳永健 

論文題目:睡眠問題與情緒的複雜雙向關係: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的長期分析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論文結構嚴謹,論述清晰且具學術風範

本研究展現出高度的學術規範,從問題意識的提出到論述架構的鋪陳均井然有序,能夠精準聚焦於研究問題,避免無關論述。作者行文風格理性客觀,展現學術論文應有的論證精神與邏輯嚴謹性,並已展現出優秀學者的潛質,極為難能可貴。

2. 文獻探討系統嚴謹,論述精煉且富有學理深度

研究回顧與文獻探討部分展現出高度的系統性與嚴謹性,能適切引用相關文獻,而非過度堆砌資料或主觀臆測,充分展現研究者的學術素養與批判思維。

3. 資料分析縝密且方法適切,展現卓越研究能力

數據分析過程展現了高度的嚴謹性與前後一致性,並能敏銳察覺並處理可能影響分析結果的細節問題,展現對量化研究方法的深厚掌握。此外,作者亦能針對數據遺漏值問題進行適當處理,顯示其高度的研究素養與技術能力,值得高度肯定。

4. 實證貢獻顯著,深化對人口學與健康行為領域的理解

透過縝密的研究設計與嚴謹的數據分析,研究成果對於理解睡眠、情緒與生命歷程之間的關聯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性證據,為人口學與健康行為研究領域增添了具體且有價值的學術貢獻。

5. 行文流暢,論述簡潔且具高度可讀性

研究內容表達流暢、邏輯清晰,幾乎無冗贅之詞,展現出作者優異的學術表達能力,對於龐雜跨年度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亦展現出極高的細緻度,使得整體論文品質達到優秀論文的水準,值得高度推薦。


申請人: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徐詠翔 

論文題目:成為菁英的代價?就讀明星高中對於青少年憂鬱程度的異質性影響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研究方法嚴謹,因果推論具有高可信度

本研究採用反事實分析架構,透過傾向分數配對法與配對平滑方法進行穩健性測試,以有效控制選擇性偏誤並強化因果關係的推論。此方法學上的創新性與嚴謹性,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,對於理解菁英高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貢獻良多。

2. 突破既有論述,提供新的學術視角

本論文挑戰傳統將明星學校視為單純正面教育資源的觀點,進一步探討其競爭壓力對不同社經背景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,發現高社經地位學生可能受到較大負面影響,這一結果對東亞教育體系與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啟發,豐富了相關學術討論。

3. 資料運用得當,分析方式精確且具視覺化呈現

作者運用台灣青少年追蹤調查 (TYP) 進行量化分析,並結合視覺化圖表,使讀者能夠清晰理解研究發現。這種兼具技術嚴謹性與直觀呈現的研究方式,有助於提升論文的學術影響力與可讀性。

4. 跨學科整合能力強,兼顧教育社會學與心理健康議題

本研究結合教育社會學、社會階層流動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的相關文獻,並在台灣升學制度與東亞文化的脈絡下,細緻分析不同社經背景學生的心理健康差異。此種跨學科的整合能力,展現了研究者對議題的深刻理解與宏觀視野。

5. 學術表達優異,論文結構完整且易於閱讀

本論文以全英文撰寫,行文流暢、架構精煉,展現作者優秀的學術表達能力與對量化分析的嫻熟掌握。論文內容條理清晰,使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理解與接受,顯示出高水準的學術素養。


申請人: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曹馨云 

論文題目:台灣高齡者的喪偶經驗和社會參與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研究架構嚴謹,理論與實證結合得當

本論文從研究議題設定、理論基礎建構、文獻探討到計量分析,整體架構完整且嚴謹。透過連續理論、撤退理論與活動理論的支撐,研究設計充分展現其理論深度與實證價值。

2. 數據運用精準,研究方法嚴謹

研究運用「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」(TLSA)進行分析,並採用隨機效應模型(Random Effects Model),有效檢視喪偶者的社會參與變化,展現作者對於量化研究的專業掌握與精準運用。

3. 填補學術空白,具創新貢獻

本論文聚焦於喪偶與社會參與的關聯,並進一步探討性別差異,此議題在台灣相關研究中較少被深入討論。研究結果為高齡社會與長者社會參與領域提供新的學術視角,具備重要貢獻。

4. 行文流暢,論述清晰

論文用語精確、行文流暢,展現作者優秀的學術寫作能力。論述條理分明,使研究內容易於理解,提升了論文的可讀性與影響力。

5. 研究成果扎實,學術價值高

研究發現提供了高齡者喪偶後社會參與模式的重要見解,並能為相關社會政策與實務應用提供參考依據。整體而言,本論文展現高度的研究素養,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與應用潛力。


申請人:政治大學統計學系許力升

論文題目:有偶率與我國生育率和死亡率之關聯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

1. 研究主題前瞻,符合台灣人口趨勢議題

本論文聚焦於台灣少子化、高齡化及婚育行為變遷等重要社會議題,透過大數據分析深入探討有偶率與生育率、死亡率之關聯,研究方向契合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現況,具備高度的社會與政策價值。

2. 研究方法嚴謹,數據運用精確

研究採用內政大數據,並透過資料探索性分析與模型配適等方法進行分析,展現紮實的量化研究能力。研究結果能有效佐證遲婚現象、都市化與有偶率的關聯等,並透過嚴謹的分析方式確保研究結果的可信度。

3. 學術貢獻顯著,補充現有文獻不足

本研究不僅檢視有偶率與生育率之關聯,還進一步探討不同婚姻狀態下的死亡率與平均餘命變化,補足了過去文獻對於婚姻狀態與生命結果關係的討論,為學術界提供新的實證發現,具備重要的學術價值。

4. 論文架構清晰,內容表達流暢

研究內容組織嚴謹,文章編排與敘述清楚,文獻回顧完整且具條理,讓讀者能夠清晰理解研究脈絡與關鍵發現,展現出良好的學術寫作能力。

5. 政策應用價值高,對少子化與高齡化挑戰具啟發性

研究結果揭示台灣不同婚姻狀態與生育率、死亡率的變化趨勢,對於政府在制定婚姻、生育及高齡照護政策時,提供了重要的實證基礎。未來若能延伸探討婚姻別與生育狀況對死亡率的影響,將進一步深化對少子化與高齡化議題的理解,並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體的建議。


【台灣人口學會碩士論文獎 - 公告】 


2025 年台灣人口學會的碩博士論文獎申請案,依據本會《碩博士論文獎申請作業要點》,每篇論文均送請兩位專業領域學者進行獨立審查與評分;在綜合各申請案的審查意見後,由本會學術委員會(年會籌備委員會)議決獲獎名單。


今年獲選碩士論文獎的 4 篇論文,名單如後(依姓氏筆劃排列):

🏆 吳永健《睡眠問題與情緒的複雜雙向關係: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的長期分析》,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蔡明璋)

🏆 徐詠翔《成為菁英的代價?就讀明星高中對於青少年憂鬱程度的異質性影響》,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馬國勳)

🏆 許力升《有偶率與我國生育率和死亡率之關聯》,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(指導教授:余清祥)

🏆 曹馨云《台灣高齡者的喪偶經驗和社會參與》,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(指導教授:陳人豪)


對四位獲獎者及其指導教授,將於 5 月 3 日舉行的 2025 年台灣人口學會年會暨「超低生育率與超高齡社會的挑戰」學術研討會中,進行公開頒獎。



以下為得獎理由說明:


申請人: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吳永健 

論文題目:睡眠問題與情緒的複雜雙向關係:從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的長期分析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論文結構嚴謹,論述清晰且具學術風範

本研究展現出高度的學術規範,從問題意識的提出到論述架構的鋪陳均井然有序,能夠精準聚焦於研究問題,避免無關論述。作者行文風格理性客觀,展現學術論文應有的論證精神與邏輯嚴謹性,並已展現出優秀學者的潛質,極為難能可貴。

2. 文獻探討系統嚴謹,論述精煉且富有學理深度

研究回顧與文獻探討部分展現出高度的系統性與嚴謹性,能適切引用相關文獻,而非過度堆砌資料或主觀臆測,充分展現研究者的學術素養與批判思維。

3. 資料分析縝密且方法適切,展現卓越研究能力

數據分析過程展現了高度的嚴謹性與前後一致性,並能敏銳察覺並處理可能影響分析結果的細節問題,展現對量化研究方法的深厚掌握。此外,作者亦能針對數據遺漏值問題進行適當處理,顯示其高度的研究素養與技術能力,值得高度肯定。

4. 實證貢獻顯著,深化對人口學與健康行為領域的理解

透過縝密的研究設計與嚴謹的數據分析,研究成果對於理解睡眠、情緒與生命歷程之間的關聯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性證據,為人口學與健康行為研究領域增添了具體且有價值的學術貢獻。

5. 行文流暢,論述簡潔且具高度可讀性

研究內容表達流暢、邏輯清晰,幾乎無冗贅之詞,展現出作者優異的學術表達能力,對於龐雜跨年度數據的整理與分析亦展現出極高的細緻度,使得整體論文品質達到優秀論文的水準,值得高度推薦。


申請人: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徐詠翔 

論文題目:成為菁英的代價?就讀明星高中對於青少年憂鬱程度的異質性影響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研究方法嚴謹,因果推論具有高可信度

本研究採用反事實分析架構,透過傾向分數配對法與配對平滑方法進行穩健性測試,以有效控制選擇性偏誤並強化因果關係的推論。此方法學上的創新性與嚴謹性,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,對於理解菁英高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貢獻良多。

2. 突破既有論述,提供新的學術視角

本論文挑戰傳統將明星學校視為單純正面教育資源的觀點,進一步探討其競爭壓力對不同社經背景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,發現高社經地位學生可能受到較大負面影響,這一結果對東亞教育體系與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啟發,豐富了相關學術討論。

3. 資料運用得當,分析方式精確且具視覺化呈現

作者運用台灣青少年追蹤調查 (TYP) 進行量化分析,並結合視覺化圖表,使讀者能夠清晰理解研究發現。這種兼具技術嚴謹性與直觀呈現的研究方式,有助於提升論文的學術影響力與可讀性。

4. 跨學科整合能力強,兼顧教育社會學與心理健康議題

本研究結合教育社會學、社會階層流動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的相關文獻,並在台灣升學制度與東亞文化的脈絡下,細緻分析不同社經背景學生的心理健康差異。此種跨學科的整合能力,展現了研究者對議題的深刻理解與宏觀視野。

5. 學術表達優異,論文結構完整且易於閱讀

本論文以全英文撰寫,行文流暢、架構精煉,展現作者優秀的學術表達能力與對量化分析的嫻熟掌握。論文內容條理清晰,使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理解與接受,顯示出高水準的學術素養。


申請人: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曹馨云 

論文題目:台灣高齡者的喪偶經驗和社會參與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:

1. 研究架構嚴謹,理論與實證結合得當

本論文從研究議題設定、理論基礎建構、文獻探討到計量分析,整體架構完整且嚴謹。透過連續理論、撤退理論與活動理論的支撐,研究設計充分展現其理論深度與實證價值。

2. 數據運用精準,研究方法嚴謹

研究運用「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」(TLSA)進行分析,並採用隨機效應模型(Random Effects Model),有效檢視喪偶者的社會參與變化,展現作者對於量化研究的專業掌握與精準運用。

3. 填補學術空白,具創新貢獻

本論文聚焦於喪偶與社會參與的關聯,並進一步探討性別差異,此議題在台灣相關研究中較少被深入討論。研究結果為高齡社會與長者社會參與領域提供新的學術視角,具備重要貢獻。

4. 行文流暢,論述清晰

論文用語精確、行文流暢,展現作者優秀的學術寫作能力。論述條理分明,使研究內容易於理解,提升了論文的可讀性與影響力。

5. 研究成果扎實,學術價值高

研究發現提供了高齡者喪偶後社會參與模式的重要見解,並能為相關社會政策與實務應用提供參考依據。整體而言,本論文展現高度的研究素養,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與應用潛力。


申請人:政治大學統計學系許力升

論文題目:有偶率與我國生育率和死亡率之關聯

得獎理由(整理自兩位匿名評審意見)

1. 研究主題前瞻,符合台灣人口趨勢議題

本論文聚焦於台灣少子化、高齡化及婚育行為變遷等重要社會議題,透過大數據分析深入探討有偶率與生育率、死亡率之關聯,研究方向契合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現況,具備高度的社會與政策價值。

2. 研究方法嚴謹,數據運用精確

研究採用內政大數據,並透過資料探索性分析與模型配適等方法進行分析,展現紮實的量化研究能力。研究結果能有效佐證遲婚現象、都市化與有偶率的關聯等,並透過嚴謹的分析方式確保研究結果的可信度。

3. 學術貢獻顯著,補充現有文獻不足

本研究不僅檢視有偶率與生育率之關聯,還進一步探討不同婚姻狀態下的死亡率與平均餘命變化,補足了過去文獻對於婚姻狀態與生命結果關係的討論,為學術界提供新的實證發現,具備重要的學術價值。

4. 論文架構清晰,內容表達流暢

研究內容組織嚴謹,文章編排與敘述清楚,文獻回顧完整且具條理,讓讀者能夠清晰理解研究脈絡與關鍵發現,展現出良好的學術寫作能力。

5. 政策應用價值高,對少子化與高齡化挑戰具啟發性

研究結果揭示台灣不同婚姻狀態與生育率、死亡率的變化趨勢,對於政府在制定婚姻、生育及高齡照護政策時,提供了重要的實證基礎。未來若能延伸探討婚姻別與生育狀況對死亡率的影響,將進一步深化對少子化與高齡化議題的理解,並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體的建議。